清代有一部小说叫《镜花缘》,作者李汝珍从1795年(嘉庆元年)动笔,写到1815年(嘉庆二十年),前后二十年时间。在这部书的第十二回《双宰辅畅谈俗弊 两书生敬服良箴》里,提到过一句俗语:“俗传女命北以属羊为劣,南以属虎为凶。”
在同一时期,有一位苏州籍的大臣叫吴熊光,他在《伊江笔录》里谈及苏州民俗,也特意说了一句:“吾乡俗多拘忌,凡女命属羊者,往往艱于配合,以致捏改年岁。”
可见早在嘉庆年间,民间已经认为女子属羊为劣,不太容易找对象,不得不篡改生辰。可见这事跟慈禧、曾国藩、李鸿章真没多大关系……
其实这个民俗,在乾隆年间就已流传。
徐珂在《清稗类钞》里讲过一个故事。乾隆年间有一位拆字算命的名家叫范时行。有一次,有人写了个“義”字,范时行问他多大年纪,那人说了年份。范时行一算,说你完了,你属羊。義从羊从我,你这辈子就是属羊的命,注定终身孤只,不能有妻、子,其他前程什么的就更甭说了。
但这也不是最早的记录。
在与李汝珍同时代,有一位学者叫翟灏。他写了一本《通俗解》,对五千多个俗词进行了考证。比如“八字没一撇”何时出现,“洗尘”最早出自何书,“撞木钟”
什么意思?总之是非常有趣的一本书。此书刊行之后,翟灏的朋友梁同书又补充了四百多条,汇成《直语补证》附在《通俗解》的后面。
梁同书在书里提及一句俗谚,叫做:“女子属羊守空房”。解释说女子忌讳属羊,因为会克夫寡居——但这一句俗谚,却是梁同书从明代江元禧的《耳目日书》里引用的。
日书是民间用来挑选时辰、吉凶、宜忌的参考书,可以说是集民俗之大成。可见“属羊不吉”这个民间传统,可以前推到明代。
但这并没有解决最初的问题:为什么是羊?为什么女子属羊如此不吉利?
陇东学院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刘瑞明老师,曾经对这个问题做了专门考证:《属羊的人为什么命苦》。追根溯源,直指另外一个命理专业——相术。
相术是一门古老的技艺,也叫相人术,能通过人的相貌仪容来判断命运。《大戴礼记》记曰:“昔尧取人以状,舜取人以色,禹取人以言。” 可见这门手艺源远流长。
唐初有一位相士,叫张憬藏。这个人的相术厉害到了什么程度呢?据说能和《推背图》的作者袁天罡旗鼓相当。有一次,张憬藏见到一名叫裴珪的官员。裴珪请出小
妾赵氏,让他相一下。张憬藏实话实说:“夫人目修缓,法曰’豕视淫’,又曰’目有四白,五夫守宅’,夫人且得罪。” 总之是不安分的命。后来赵氏果然红杏
出墙,被捉了奸,一如应验。
这个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源流线索。
“豕视淫”指看人如猪,喜欢仰视,典出《战国策》。不过这与话题无关,不去深入考究。
咱们单说说“目有四白”。
“目有四白”,说的是人的眼白多,瞳孔小,眼珠转一圈,上下左右都有白的。这个典故出自汉代王符的《潜夫论》。里面有一篇专讲相术,特意提到“巽,为人多白眼。相扬四白者,兵死。” 王符认为眼白多的人,会死于兵刃之争。
这种很不吉利的面相特点,被《潜夫论》称为“四白”,但并未特指女性。
到了张憬藏的时代,“目有四白”后面多了一句话:“五夫守宅” ——那就是五位姘头在宅里,何等淫乱!于是这种四白面相遂成为女子专属,用以专称淫妇。到了宋代,李昉在《太平广记》里明确提出了定义 : “淫妇人,目有四白,五夫守宅。”
但在唐宋之间,除了这种正统解释之外,”目有四白、五夫守宅”这个术语还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有人把这个理解为一个女人先后嫁了五任老公,那前四任发生了什么?自然是死了,结果“五夫守宅” 又开始有了克夫的涵义。比如在五代王朴的《太清神鉴》
里,出现了这样的提法:“羊睛四白定孤孀。” 不光把“四白”和“孤孀”联系到一起,也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比喻:四白之眼,就象是羊的眼睛。
从这时候开始,“四白”之眼同时具备了双重含义:淫乱;克夫,还多了一个称呼:“羊睛”。
金代的张行简有《人伦大统赋》一部,号称集前代研究之大成。《四库全书》一共只收了四部相术书,排名第一个就是它,在相术界的地位不问可知。
在《人伦大统赋》里,张行简进一步更详细地阐释了王朴的理论。他写了这么一句:“犬羊鹅鸭何足算,鸡鼠猴蛇奚可凭。” 这里的犬羊鹅鸭指代四种眼睛:犬眼
荒淫,羊眼招祸,鹅鸭之眼不善终。所谓的“羊眼”,眼珠淡黑微黄,瞳孔散漫无神,四边眼白多,看人的时候低声下气,永远显得无精打采,象羊在看人——关于
这个特征,有一个专有名词,叫做“羊目四白”,主贫破。
于是在这部教科书里,“四白” 兼具了“淫乱”和“孤贫家破”两种涵义,还和羊明确联系到了一起。相术界的超级权威相书《麻衣神相》(此书托名北宋陈抟的老师所著,但大规模刊行要在元末),将张行简的理论全盘继承并作了总结:
“目如羊目,相刑骨肉;羊目四白,奸夫入宅。”
从此以后,女子与羊之间,成了一对不吉利的本体和喻体。